大家已然发现,主打短平快的短剧火了但人们没想到,这一门以下沉市场为主战场的生意,正在制造今年最大的“暴富神话”短剧出圈之后,行业似乎正在逐渐放慢一路狂飙突进的步伐靠短剧实现暴富的是哪些人?眼下的短剧市场,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 | 阿绿编辑 | 晏非题图 | 《逃出大英博物馆》“50万元成本,8天收入过亿”“短剧正式进入红海了,想入行一定得抓紧”曾经,短剧只是信息流广告所产生的副产品,但是今年开始,这个“赘婿”是真的翻身了。
就算你没有为短剧付费过,大概率也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那种时长3-4分钟的引流视频制作方将一分钟一集的百余集短剧剪辑出“高能片段”,引流到相应的小程序这种主打“每集大反转,每场小反转”的竖屏短剧,就是依靠快节奏的叙事手段和高强度的输出,狠狠拿捏住了人们的“爽点”。
短剧盛行的背后,凸显出人们对“爽”的极致追求(图/短剧《闪婚热恋进行时》)从战神、赘婿,到霸总、甜宠,短剧的题材越来越丰富,业内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跑得够快的链路据DataEye测算,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亿元,这已经相当于2022年全年中国的电影总票房收入了。
见此情形,许多影视大佬和头部玩家们不得不“下凡”,投身于这个曾被轻视的行业从11月开始,陆续有王晶、杨蓉、高亚麟等一众传统影视人入局短剧行业的消息传出此外,短剧概念股持续走红、国产短剧出海……这一切似乎都在意味着,短剧行业开始真正“走入红海”。
那些被验证过的套路,也开始去收割“US dollar”了。(图/ReelShort)
下沉市场,国产影视最后的出路?短剧的火爆,似乎又一次印证了“得下沉市场得天下”的定律短剧创作有着自己的方法论,主打的就是快准狠,不管是简单明了的人物介绍字幕,还是夸张的演员表演,都在第一时间为角色定性,让观众明白“谁好谁坏”,从而旗帜鲜明地站队,获得爽感。
作为短剧从业者,李奥在这一个多月里接受过许多家媒体采访,他自己也开过直播,和同行们聊起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与此同时,还有三部短剧在等着他开机这种“多线程”管理的自驱力,在任何一个行当里都是稀缺资源能够身兼数职,是短剧从业者的基本素质之一。
像李奥,他不仅是短剧剧本的创作者,还负责给其他作者审稿、修改一般工作室收稿,需要作者提交大纲和大约十集的剧本有经验的编辑能够通过这五六千字的容量,判断出这个故事是否能够走红最重要的是“题材”制作方总是偏爱那些多次被市场验证过的故事,比如经典的双重身份、扮猪吃老虎等桥段。
一些男频的叙事技巧也可以被运用于女频的故事之中,成功的概率会更大这种创作方式,确实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但是,对影视行业从业者来说,“活下去”显然更重要短剧不仅让大量底层演员和“横漂”火了起来,也让编剧们在漫长的“影视寒冬”后找回了一点温暖。
一位曾经从事网大编剧的朋友告诉新周刊记者,在此之前,底层编剧很少有收入过万的时候,“话语权不高,干了三年也不见得能混上署名”,而且战线拉得太长她曾参与创作的一部网大电影,前后忙活了一年多,直到她撑不住离职后才播出,“基本没拿到什么钱”。
宋方金曾在《吐槽大会》上吐槽编剧在行业内的生存状态(图/《吐槽大会》)但短剧创作不同,它的运行流程更快一般来说,一部短剧从创作到上线发行需要两三个月,其中近一半的时间是留给剧本的在这个过程中,内容创作者的话语权得以提升。
因为短剧主要依靠流量分账来吸金,故事能否让C端用户“上头”进而付费,是最关键的一点和传统的影视变现不同,短剧是“结果导向”的一部短剧开机一周后便杀青,经过二十几天的后期制作剪辑,就可以投入市场发行,完成流量转化。
这与传统影视需要历经筹备、建组、制作、宣发等流程相比快得多,收入回报也快得多
一部短剧从无到有需要经历的过程(图/远川研究所)“以过去编剧的收入,出不来好本子也是正常的”入行近一年的李奥这样告诉新周刊记者一般平台收购剧本的价格,在1万—2万元之间,有的还会根据流量给编剧相应的提成。
算下来,编剧每个月收入为2万—3万元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短剧的崛起,不仅为大量底层编剧、“横漂”演员们提供了收入,也让大量出走的影视人才开始回流他们曾蛰伏于网文IP、网络游戏、广告、剧本杀等领域,如今还带动了更多人参与短剧制作。
即便被质疑“low”,短剧从业者也依然希望,短剧这阵风能吹得再久一点。毕竟,内容行业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过“风口”了,谁也不知道所谓的“红利”能吃到什么时候。
爱奇艺随刻App推出短剧频道,同时用小字注明了“免责声明”。(图/随刻App)
令人“上头”的短剧,到底是内容产品,还是流量游戏?随着监管政策的发布与落实,短剧创作的空间也在收紧许多短剧制作团队已经将重心挪到了女频剧的创作中来因为相较于男频短剧常用的炫富、擦边等手段,女频剧的创作相对更安全一点,尽管这可能意味着画面要更加精致,制作成本也更高。
为了更高的转化付费,创作者依然努力将甜宠、仙侠等不同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在成功的范本和日益紧缩的红线内,寻找着最大公约数。
当下热门短剧“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图/DataEye研究院)2023年的“暴富神话”,是短剧给的但关于短剧的“暴富神话”,只属于少数人在短剧爆红的这一个月里,短剧的制作成本已经从十几万元跃升至30万元,海外短剧的成本更高,大概是50万元。
李奥告诉新周刊记者,竖屏短剧的收益率大概是“二八开”,最多只有20%的短剧能够取得盈利,而横屏微短剧的收益更惨,“赚钱的最多只有10%”即便是那些被广泛认为“大赚”的项目里,分到制作方头上的份额也并不多,因为短剧的“暴富神话”主要集中在流量端口。
前段时间,西安丰行文化创始人李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号称“8天流水破亿”的爆款短剧《无双》流量成本超过九成,制作团队到手的利润不过几百万元,“要真能挣一个亿,我早就躺平了”
短剧上线,“消耗”破亿(图/网络)所谓的“消耗量”,和人们印象中的票房收入完全不同一般来说,短剧的实际利润一般只有消耗的10%,所谓“收入过亿”的短剧,实际利润只有千万元到底什么样的短剧能够带来收益,数据会给出答案。
发行短剧的平台会根据具体的产出比例(ROI)决定投入成本,如果平台投流1万元,能带来1.2万元以上的付费,那说明这部剧的市场反响较好,可以继续投入除了直接的观众付费收入,一部短剧还可能带来广告和带货等收益。
一位从事平台分销的朋友告诉新周刊记者,一部短剧上线之后,如果无法吸引观众付费,可能就会在别的渠道上放出,通过让观众点击广告观看的方式“免费”解锁不过,目前短剧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流量分账不仅是国内,“出海”的短剧同样面临着高额的流量成本。
因此,许多人都认为,与其说短剧是内容行业的风口,不如说是流量的又一次胜出
热门短剧收费再创新高,100分钟的短剧看下来,要花费152元(图/社交平台截图)职业影视人面对短剧,或许还有“放下身段”的困扰业余人士入局短剧,反而没什么心理负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教新手入局短剧行业的培训教程层出不穷,其中不仅包括剧本创作的培训,也包括“投流培训”,即通过第三方平台获得授权后,将短剧的“高能片段”剪辑成片,然后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为小程序引流。
许多人以此为副业赚零花钱。有一位在线上传授投流技巧的网友告诉记者:要赚,就得在最赚钱的行业里赚。
在社交平台搜索“短剧投流”,你会看到各种针对新人的教程(图/社交平台截图)至于能赚多少,主要靠玄学和上游的创作团队一样,他们也需要在观众的爽点和平台的审核之间寻找平衡点可以使用的素材比较有限,要注意对画面降重,能在剪辑中加入配音解说是最好的。
还有人在评论区指导网友,“现在做号的话,还是从女频开始做吧,稳一点”
“暴富”的风口,还没开始已经结束了?随着入局的人越来越多、监管力度正在日益加强,想在短剧里挣到钱,似乎越来越难了近一个月以来,短剧行业经历了一场自内而外的大清洗12月起,2万多部短剧因为涉嫌违规陆续下架,热热闹闹的充值排行榜,转眼就成了“下架名单”;江苏消保委称部分短剧收费不透明、“吃相难看”……这一系列变化,让“唱衰”短剧的声音甚嚣尘上。
在《黑莲花上位手册》宣告下架一个月之后,咪蒙团队制作的四部短剧被全网下架(图/微博)短剧行业究竟会走向何方?人们对此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认为,这一行会越来越难做;但也有人认为,监管是必需的,任何新兴行业在野蛮发展之后,总要“大浪淘沙”沉淀一波,才能走得更远。
有人选择出走,将目光放在更远的海外市场,依靠领先于世界的网文叙事手段,把国内创作者曾经所熟悉的战神、仙侠故事,套上狼人和吸血鬼的外衣,吸引国外中产贵妇们的兴趣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横亘于不同文化间的壁垒,还有更高的人力、流量成本。
在横店的一场同行交流会上,一位曾去海外参与拍摄的年轻导演“震惊”地表示,国外演员们“到点就消失”,经常会找不到人,逼得习惯了快节奏拍摄的国内摄制组不得不原地停工休息也有人选择走精品化的路子,去做单集时间更长的微短剧。
只是,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观众来说,他们都需要转变的时间或许,一直在狂飙突进的短剧,是时候该慢下来了。
[1]2023年上半年微短剧市场报告/DataEye[2]7天拍完、8天过亿、10天财富自由,谁在通过短剧暴富?/远川研究所
校对:赖晓妮,运营:嘻嘻,排版:谭昕
读完点个【在看】👇
叁仟瑞雪11月前0
欢迎各位小伙伴